logo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偃师银条

偃师银条 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登记产品的地域范围、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标志使用规定等要求。本规范文本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后即为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各相关方必须遵照执行。
  1地域范围
  偃师银条盛产于伊洛河两岸,分布范围遍布偃师市辖区,尤以偃师市城关、山化和首阳山等镇的银条质量最好。适宜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6′15″-113°00′00″,北纬34°27′30″-34°50′00″,东西长约44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948.6平方公里。偃师银条产地面积2500公顷,涉及城关、首阳山、山化、岳滩、顾县、佃庄、翟镇等七个乡镇,年总产鲜银条5万余吨。
  2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1)土壤地貌类型:
  偃师银条分布在伊洛河冲积平原,土壤类型两合土,质地壤质,PH值7.9~8.2之间,有机质含量10.9g/kg~21.0g/kg,全氮含量0.82g/kg~1.45g/kg,有效磷含量12g/kg~50mg/kg,速效钾含量90mg/kg~250mg/kg,容重1.23g/cm3~1.28g/cm3,在全市属高等地力水平耕地,既有较好的通气透水性,又有一定得保水保肥能力。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的土壤条件,形成了“银条非偃师不能长好”的特殊性。
  (2)水文情况:
  种植区域伊河、洛河穿境而过,地下水蕴藏丰富,最低地下水位6m, 最高地下水位3.5m,充足的水资源为偃师银条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3)气候情况:
  偃师属季风性暖温带气候,其突出特点是干湿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冬季多来自西北内陆偏北风,天气干旱,雨雪稀少;夏季炎热,高温多雨(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0℃积温5284.2℃;年平均降雨量533.8mm,无霜期252天;年日照时数2093小时,日照率47%,日照率≧60%天数平均为176.3天,日照率≦20%天数平均为104.8天。夏季充足的光热资源,有利于银条地上不分的生长,立秋后降水减少、昼夜温差加大,适逢银条地下茎开始膨大生长,更有利于同化养分的积累。
  3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
  银条的食用部分为地下茎,入土较浅,最深达40~50㎝,喜肥怕旱怕涝,适宜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或中壤土地块种植。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5010的要求。
  (2)品种与栽培时期:
  银条在偃师原有两种:一是空心银条,根状茎较粗些,植株低不易倒伏,品质较差;二是实心银条,根状茎略细,植株高易倒伏,品质较好。经过数年栽培选育,目前本地广泛栽培的品种为“二细银条”,产量既高,品质又好。
  银条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插条繁殖为副。若以根状茎直接播种,既可单作,也可与小麦、甘蓝、洋葱等作物进行间作套种。一般3月上旬播种,谷雨前后出苗,6月便绿叶紫花茁壮而生;若以插条栽种,宜在6月上、中旬截取生长健壮的枝条10~20㎝,插后要立即浇水,保证成活率。它的地下根以水平向匍匐而长,历经300左右,生长至大雪、小寒,便可刨收。
  (3)生产过程管理:
  ①种子选择:选择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好的银条品种。种根质量应符合根粗0.5~0.6㎝,条长10~15㎝,发芽率80%,水分75%。
  ②基肥:按照YN/T496,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
  ③适宜时期未惊蛰前后。
  ④灌溉水应符合GB5084标准。
  ⑤药剂适用原则和要求: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及混配农药品种。化学农药的使用应执行GB4286和GB8321相关标准,注意农药的合理混用和交替轮换。
  ⑥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3月中下旬,待银条地下茎萌芽后挖出地下茎,并进行筛选,挑块茎肥厚、匀称,茎芽饱满的块茎做种。4月上中旬定植,并把种茎分节,每节长10-15厘米,每节带有2-3个饱满芽。定植时开沟,沟深4-6厘米,株距10厘米,行距25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种20-35公斤。
  ⑦田间管理
  银条定植后,出土缓慢,约30天左右出芽,待茎高长至10厘米,进行一次浇水追肥,除草中耕。进入夏季,地上部封行,生长迅速。干旱时,及时浇水追肥。如发现旺长,可进行摘心,或喷洒哆效唑控制,同时拔除田间杂草,如遇夏季暴雨天气要注意排涝。8月中旬,天气渐凉,地上部生长迟缓,地下茎开始生长。此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配以叶面喷肥以促使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
  ⑧病虫害防治
  银条病虫害较少,虫害主要有斑潜蝇,可用40%溴氰菊酯乳液2000倍液或爱福丁2500倍液喷雾防治。病虫害主要有腐烂病,发病后及时清除,并用石灰消毒。发病初期可用200X10(的负6次方)的农用链霉素灌根,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4)采收
  ①采收的时间:银条无明显的采收期,只要地上部分遇霜枯死,即可开始采收。因银条采收后不易久放,鲜食和加工均可随用随采收。一般在11月上中旬开始采收,春节前后市场需求量大时集中采收一批,供应加工企业的可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刨收。
  ②采收的要求:银条地下茎最深达到40~50㎝,刨挖时需用特制的长条铁锨,首先起道槽子,成陡坡状,挖出一掀土与银条平放地面,再抽去铁锨,使土自然散开,洁白的银条便自然裸露,然后轻拾慢放,以防折断,正如菜农所说:“想吃银条不能慌,慢刨细收精摆放,存储搭棚防冻腐,一年银条两年粮。” 银条怕冻,怕高温。贮藏时要保持5~15℃的温度和60%~70%的湿度。
  (5)生产记录要求:
  偃师银条的生产过程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偃师市越启银条专业合作社建立档案室,生产周期结束后,对田间生产记录进行存档。
  (6)银条精深加工
  偃师银条既可烹炒又可凉拌,但多用于凉拌菜。
  ①传统加工工艺
  银条凉拌菜加工制作非常讲究,首先将银条折成1寸左右的小段,冲洗干净后在开水锅内焯一下(不可用铁锅,焯的时候锅要洗净,水要多放),出锅后放入凉水中充分冷却,然后捞出加入味精、食盐、红椒丝、姜丝、白醋和芝麻油进行调制,注意白醋和姜丝要适量多放,不可 放葱和酱油等夺色夺味之物。关于凉拌银条的做法,有一个歌谣至今流传:“锅净水宽,忌生防烂;喜姜莫葱,躲酱增酸。”
  ②现代加工工艺
  银条罐头生产工艺,严格遵照偃师市地方企业标准《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执行,其半自动化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4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
  (一)外在感官特征:
  偃师银条又名银苗菜、银根菜,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圆状、细长、致密,长度大约30多厘米,竹筷粗细,脆嫩多汁,肉质洁白,酷似白银,所以被叫做银条。
  (二)内在品质指标:
  ①据测定,偃师银条每百克含蛋白质50-70克,脂肪0.3-0.5克,碳水化合物20-30%,还有多种糖类、酚类、维生素C、粗蛋白、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等,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的疗效。②经中科院生命学黄晓春专家研究,银条中富含丰富的水苏糖,该糖是一种最优越的可以显著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所以对人体有保养肠道,健康养生的神奇作用。
  (三)安全要求:偃师市政府十分重视银条生产,2006年3月由偃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偃师市农业局共同编制了《偃师市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偃师银条标准体系(蔬菜类)》,并申报成功为地方标准,编号为DB410381/T007-2006。
  5标志使用规定
  (1)偃师银条产品应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的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产地、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
  (2)偃师银条地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使用规范》的要求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共标识授权规定,标志使用人在产品包装上正确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偃师银条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应建立标识使用管理制度,对标识的使用情况如实记录,登记造册并存档,存期三年。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2011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