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年桔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基本信息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 | 龙门年桔 | 信息汇总编号 | SINOGI00738 |
---|---|---|---|
注册登记保护情况 | 地理标志产品 | 2007年第169号 | |
原产地域 | 广东省龙门县现辖行政区域。 |
||
品质特征 | 果实扁圆型,皮薄而光滑,橙黄色,光泽明亮,油胞小而平生,皮易剥离。果肉橙黄色,汁胞柔软多汁化渣,果肉甜酸可口,桔味浓郁。 |
||
成熟/上市时间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
||
地标特产星级 | |||
地标特产类型 | GI | ||
备注 |
龙门年桔果大形美、果皮光滑、色泽金黄、果肉清爽。汁多化渣。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东,地处珠三角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北回归线从境内南昆山穿越而过。全县地域具有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年平均气温20.8℃,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150毫米,全年无霜期315天以上,昼夜温差较大;山地及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7%,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龙门县的山地土壤主要是黄壤、红壤和赤红壤,呈酸性,适宜年桔的生长,因此龙门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年桔生产条件。【文化背景】龙门县历史上多属广州府下县治,1989年至今为广东省惠州市管辖。龙门县地处九连山和罗浮山之间,其县境的东南部及其边境一带的山脉属罗浮山脉系统。据《龙门县志》记载,龙门栽培年桔有近千年的历史。早在东晋时期(317—420年),裴淵《广州记》就有“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剥皮T则作,合食极甘。又有壶橘,形色都是甘,但皮厚气臭,味亦不劣”的记载。可见,当时罗浮山已经有柑橘的记载,而龙门县麻榨镇就位于罗浮山脚下,当地自古有一个“请橘下山”的典故在群众中代代相传,该典故叙说的是宋朝年间的故事,说当时有一位住在山脚下的农夫上山砍柴时偶尝“野橘”,觉得“滋味尚可”,而后三请野橘下山,最后栽培成功,并逐渐使此橘得到繁渊。据龙门县历史资料显示,麻榨镇是该县最早规模化种植柑桔的乡镇。龙门年桔是芸香科、柑桔属,是亚热带常驻绿果树,性喜暖湿润,怕寒冷,有较强的耐荫性,抗逆性强耐粗放栽培,早结丰产,成熟期在春节前后,常作贺年礼品用,故名“年桔”。龙门年桔又是南方地区的传统佳果,素以其色、香、味俱佳而驰名。凡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或生儿育女,年长者都会赠之以一对年桔和一包利是,意为“送吉送利”,以示祝福。除夕,人们把一双双龙门年桔放在灶台、床头、柜面,寓意“大吉大利、吉到运到”。这种“年桔文化”在龙门县源远流长,长盛不衰,足以看出龙门年桔在龙门的种植历史以及对龙门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品牌建设】龙门年桔目前有“岁岁红”等几个注册商标品牌,龙门县柑桔种植业发展迅猛,已经逐步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2009年龙门县柑桔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全县水果种植面积为28万亩),总产值为5.5亿元。据统计,仅柑桔一项,给龙门县农民带来的人均纯收入就达1300元,种植柑桔已经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龙门县决心全力推介龙门年桔这一特色产品,打造强势品牌。抓好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大力引进和培育柑桔生产、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健全产销网络;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及时为果农免费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信息,并对柑桔生产各阶段定期开展质量跟踪检测服务。通过“五统一(统一商标、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规格、统一包装、统一宣传)”进行品牌打造。2007年8月,龙门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年桔之乡”,并颁发了牌匾和证书。
龙门年桔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企业名录
序号 | 企业 | 信息平台开启 |
---|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版权所有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地理标志特产保护与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46号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