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水晶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基本信息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 | 东海水晶 | 信息汇总编号 | SINOGI00681 |
---|---|---|---|
注册登记保护情况 | 地理标志产品 | 2007年第151号 | |
原产地域 | 江苏省东海县现辖行政区域。 |
||
品质特征 | 全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泽,常见颜色有无色、茶色、紫色、绿色、黄色等。玲珑剔透、油润透明、。晶体较完整,面、棱、角清晰,晶面生长纹明显。含少量气、液、固三相包体。水晶原石晶面和凹坑处常伴有棕黄、棕褐、绿色的含有细微的蛭石与绿泥石矿物组成的“燕子泥”。 |
||
成熟/上市时间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
||
地标特产星级 | |||
地标特产类型 | GI | ||
备注 |
玲珑剔透、油润透明。晶体较完整,面、棱、角清晰,晶面生长纹明显。含少量气、液、固三相包体。水晶原石晶面和凹坑处常伴有棕黄、棕褐、绿色的含有细微的蛭石与绿泥石矿物组成的“燕子泥”.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距今6亿年之前的早元古代,东海县境内本是一片沧海,原由山东境内冲刷而来的大量泥沙,经过长时间沉积了约有7000米厚的东海群基底岩系。到了元古代晚期,受五台期地壳运动影响,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同时伴有大量的超基性、基性岩浆的侵入,进一步引发了各类新老矿物质的相互碰撞、挤压,而重新组合和富集这就生出了水晶等非金属矿产,也基本奠定了境内大陆基架。在距今2亿年至1.35亿年间的侏罗纪、白垩纪时,东海县境内又经受一次强烈的燕山期地壳运动,形成了纵贯我国东部郯庐大断裂,同时断裂带两侧发生了相对的左平移,将原为一体的秦岭褶皱东段即大别山——东海——胶东弧形构造隆起带分割为大别山向南、东海至胶东向北平移两大部分,使县境的地理位置由大别山地区向北推移500公里。郯庐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公里,在东海境内长度达30公里,宽10公里,切割深度70公里以上。断裂带平移使地壳内部失去平衡,导致其两侧地壳薄弱地带大量岩浆喷发和侵入。同时形成了次一级断裂构造,为水晶形成提供了构造与物质条件,于是就形成了水晶。大约距今1亿年时,这一带又成了火山世界和火的海洋。地壳的不均匀升降和频繁的火山活动,使地下最古老的东海群基底岩系上升,形成了马陵山以东地区海拔150米至269.5米的磨山、房山、羽山等孤山和海拔40米左右的牛山,而那些水晶等非金属矿产,也随之被带到地壳地表附近。这就是天公心存厚爱,把水晶赐给了东海大地。
东海水晶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企业名录
序号 | 企业 | 信息平台开启 |
---|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版权所有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地理标志特产保护与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46号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