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州文桥鸭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基本信息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 | 全州文桥鸭 | 信息汇总编号 | SINOGI05223 |
---|---|---|---|
注册登记保护情况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AGI01702 | |
原产地域 | 中心产区在全州县文桥镇,分布于文桥镇、庙头镇、黄沙河镇、永岁乡等四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
品质特征 | 公母鸭宰后皮肤黄白色,肉色为红色,肌肉切面有光泽,结实有弹性,具有鸭肉固有的色泽及气味,无异味,皮薄,脂肪少。 |
||
成熟/上市时间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
||
地标特产星级 | |||
地标特产类型 | GI | ||
备注 |
全州文桥鸭2009年经广西家禽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评定为广西地方品种。因产于文桥镇,所以取名全州文桥鸭。全州文桥鸭,传说是由文桥镇本地一种“水鸭”的野鸭驯化演变而来。经长期驯化选育形成了今天的全州文桥鸭,其饲养历史达2000年。全州文桥鸭形成历史悠久。据考究,醋血鸭最早起源于约公元300多年前晋代的全州县文桥镇,其所用鸭子就是全州文桥鸭。据史实和口耳相传:三国末年,由蜀丞相诸葛亮亲自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大司马)夫人毛氏去世后于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1)葬在今文桥镇。因毛老夫人后来被谥封为安阳候一品夫人(见现存毛氏墓碑),所以她的坟是有人守墓的。若干年后的一次半年节(农历六月六),全州人有个铁定的风俗,半年节这天一定要杀鸭子、煮新米饭祭谷神敬狗尝新,守墓人错把妻子准备醋黄瓜用的半碗酸水当成了准备冲鸭血的盐水,把鸭血淋进了酸水碗中。把鸭肉、鸭血配其它佐料拌炒制作成醋鸭血。1998年版全州县志记载叫本地麻鸭;清朝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全州志》羽类篇有鸭记载;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全州县志经济篇畜牧记载有鸭的饲养数量为190万只。
全州文桥鸭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企业名录
序号 | 企业 | 信息平台开启 |
---|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版权所有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地理标志特产保护与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46号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