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留树上干杏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基本信息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 | 巩留树上干杏 | 信息汇总编号 | SINOGI05189 |
---|---|---|---|
注册登记保护情况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AGI01658 | |
原产地域 | 巩留县现辖行政区域 |
||
品质特征 | 鲜果成熟后,其色泽黄中带红非常鲜艳,果肉甜香无酸味,干果单果重5~8克,杏干味甜、质软。脱水后每公斤干果果肉为74.5%(果核25.5%),果仁11.4%,果核壳14.1%。 |
||
成熟/上市时间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
||
地标特产星级 | |||
地标特产类型 | GI | ||
备注 |
巩留树上干杏,俗称吊死干,当地哈语为“梅孜吴尔克”,维语为“古丽卡克”。原是天山北麓特克斯河谷和伊犁河谷特有的野生小甜杏(根据野杏的植物学形态和果实性状来看,它们是栽培杏的原生种)。因该杏种类在资源书库中未有记载,其该植物学名未定名,成熟后,由于果实个体形态小、重量轻,其内含脱落酸无法使果柄与枝杆脱离,果实成熟后在树枝上因自身脱水风干而不落果,远望之处,成片的杏子风干于树,随风摇曳,树影沉甸,蔚为奇观。公元1731年,哈萨克族小玉兹(玉兹,哈萨克语,大部落的意思)首领阿布尔哈里受利诱威逼率众臣服俄国,当时,中玉兹首领阿不赍汗手下另一名大将鲍根巴依也追随阿布尔哈里臣服沙俄。事关民族命运的危急关头,喀班巴依深明大义坚定地站到阿不赍汗一边,率兵3万多将士抵御列强的侵犯,在征战过程中,部队染患不明疾病,随军医生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悬赏布告,能治病者赏牛羊各百只,当时住在巩留的一位农民见到悬赏布告后,便接下告示,声称有一种野杏,不仅能治此病,常年食用还能长寿。于是,喀班巴依带领部队沿西天山南下,寻找这种野杏干,规定每人每天10个杏干,食用一段时间后,士兵身体好了很多,从而士气大增,越战越勇。最早的家种树上干杏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当地部分农民将野生树上干杏嫁接在自家院子里,这就是最早的家种树上干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运用嫁接技术将野杏枝条嫁接到传统杏树上。经过多年的人为驯化,使其逐步适应本地平原乡镇场的土壤、水、气候等自然环境,完全驯化成为本地树种以后,加大了驯化树苗的种植面积,1999~2000年期间树上干杏开始大面积种植,巩留树上干杏也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新疆考察,品尝完巩留县树上干杏后,称赞树上干杏“别有风味”。在北京农产品展销会上,巩留树上干杏崭露头角,征服观众的味蕾,并得到一致好评。
巩留树上干杏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企业名录
序号 | 企业 | 信息平台开启 |
---|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版权所有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地理标志特产保护与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46号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