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乐竹荪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基本信息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 | 将乐竹荪 | 信息汇总编号 | SINOGI05151 |
---|---|---|---|
注册登记保护情况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AGI01612 | |
原产地域 | 福建省将乐县所管辖万全乡、黄潭镇、南口乡、白莲镇,光明乡、高塘镇、古墉镇、水南镇,大源乡9个乡镇、96个行政村。 |
||
品质特征 | 将乐竹荪菇体大,口感脆,香气浓郁,贮藏过程不易变色。 |
||
成熟/上市时间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
||
地标特产星级 | |||
地标特产类型 | GI | ||
备注 |
将乐竹荪系棘托竹荪(Dictyophoraechino-volvataZane,ZhengetHu)。将乐人民采食野生竹荪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化人工栽培。将乐县地理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84%,境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壤钙含量高,水质洁净微酸,矿化度低;栽培区域分布于林间河谷盆地,日夜温差大;毛竹屑、芦苇、谷壳等栽培原料丰富,采用覆盖厚土、菌球帽顶破口采收等独特栽培方式,形成将乐竹荪特异品质。经测定,将乐竹荪菇体大,干品菌柄长度17~20厘米,直径(中部)2~3.3厘米,口感脆,香气浓郁,贮藏过程不易变色。1987年将乐县的退休医生郑则润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涧竹林中18平方米栽培成功,当年将乐县把室外栽培竹荪列为小星火项目开发,并对资金、菌种、技术培训、山场、销售作了专题研讨,发动农民开发生产,形成生产能力。自郑医生引进竹荪栽培至今已28年的历史,以往竹荪栽培产量低,品种混杂,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和新品种的引进,以农林大的D89和三明真菌研究所的D1为当家品种,栽培模式也由搭荫棚栽培向槟榔芋套种竹荪立体模式发展,竹荪栽培获的了可喜的变化。目前,有制种户38户,种植面积8000多亩,鲜菇产量8000多吨,产值达1亿元以上,是食用菌主推品种。
将乐竹荪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企业名录
序号 | 企业 | 信息平台开启 |
---|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版权所有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地理标志特产保护与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46号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