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龙陵紫皮石斛

龙陵紫皮石斛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基本信息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 龙陵紫皮石斛 信息汇总编号 SINOGI02443
注册登记保护情况 地理标志商标 7205497
地理标志产品 2013年第190号
农产品地理标志 AGI01172
原产地域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境内,涉及龙陵县龙山镇、龙新乡、镇安镇、象达乡、平达乡、勐糯镇、碧寨乡、腊勐乡、龙江乡、木城乡共10个乡镇。

品质特征

鲜品:表面黄绿色带紫斑点或条纹,老熟时叶鞘呈银灰色,有的间有褐色斑,节间裸露部分呈紫色;略具香气,味淡,后微甜,嚼之初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园柱形,横断面圆形,节间微胖;节明显,不分枝,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枫斗:未抛光呈银灰色,抛光后呈黄绿色或暗红色。略具青草香气,味淡,后微甜,嚼之初具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呈螺旋形,一般为2-4个旋纹,表面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

成熟/上市时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地标特产星级
星级
地标特产综合指数

品质特征: 0.00

声誉影响: 0.00

保护管理: 0.00

市场发展: 0.00

区域价值: 0.00

地标特产综合指数专区

大众喜爱指数

85
地标特产类型 GI
备注

龙陵紫皮石斛


龙陵紫皮石斛俗称“黄草”,别名“吊兰花”、“紫草”。龙陵人工种植紫皮石斛历史悠久,传统作为民间养生中草药与观赏花卉种养。据龙陵县供销合作社志(1952-1985)记载:1952年全县黄草收购数量为500千克。因其多糖含量高,深受浙江等客商青睐,仅凭现有的野生资源难于满足市场需求。1986年,龙陵县原河头乡河头村、尹兆场村,龙山镇的核桃坪村农户开始仿野生种植,90年代初期,开始移活树种植。1999年县政府支持紫皮石斛组培苗技术开发,2008年全县先后成立兆丰、永丰、万金、富民、正才五个专业合作社。2008年以来,县委政府把紫皮石斛产业纳入农业“422工程”作为亿元特色产业来重点打造,生产上积累了活立木放养、活树移植放养、木槽放养、床式栽培、支架横木五种栽培模式;开发了紫皮石斛茶、枫斗、石斛粉胶囊等产品。2008年成立了龙陵县石斛协会,全县10个乡镇设十个分会;2009年制定并发布了《紫皮石斛》云南省地方标准。同年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龙陵紫皮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紫皮石斛网膜架床横木种植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2011年11月17-19日第五届中国石斛发展论坛在龙陵召开,会议期间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龙陵“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同年获得《龙陵紫皮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已形成“公司+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紫皮石斛在龙陵种植已具一定规模,紫皮枫斗味甘、柔韧、粘性强、富光泽,深受消费者喜爱,主要销往浙江、上海等省、市(区)及国外,市场前景广阔,价格逐年上涨,其面积、产量都在不断增加,在当地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扩大。龙陵县“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县石斛产值达15亿元以上。

龙陵紫皮石斛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企业名录

序号 企业 信息平台开启

龙陵紫皮石斛动态信息共享平台

平台账号:SINOGI02443

平台管理 推荐

平台专家 推荐

地标特产号:

推荐管家

我自荐/推荐地理标志特产资讯管家/平台台长,以下地标特产信息共享平台资讯为其所专注专长,协同管理,为地理标志特产资讯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天下没有难懂难买的地标特产。

推荐专家

我自荐/推荐地理标志特产资讯专家,以下地标特产信息共享平台资讯为其所专注专长,协同管理,为地理标志特产资讯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天下没有难懂难买的地标特产。

请交流共享地理标志特产动态信息,让天下没有难懂难买的地标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