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红利持续释放 宁夏对欧盟进出口增长94.6%
今年1月至5月,宁夏对欧盟进出口值18.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4.6%,占全区外贸总值的19.2%。欧盟已成宁夏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1年3月1日起,中欧双方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大米位列其中。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不仅为中欧农产品打响知名度,得到更多知识产权保护新机遇,也为促进中欧经贸合作注入更多新动能。
根据统计,宁夏今年前五月对欧盟出口枸杞、蔬菜及食用菌、蜂蜜分别增长63.3%、40.1%和70.8%。宁夏机电产品、医药材及药品、基本有机化学品等产品出口增势不断上涨。其中,宁夏对欧出口机电产品5.4亿元,增长595.6%。
在欧盟各国中,德国、荷兰、比利时成宁夏进出口主要贸易伙伴,占对欧盟进出口总值的69%。今年前五月,宁夏对德国、荷兰、比利时分别进出口6.2亿元、4.8亿元、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114.5%、209.7%。
据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完成保护程序后,中宁枸杞、宁夏枸杞等更多特色优质名品将进入彼此市场,为中欧经贸合作带来新机遇。(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2年6月17日
-
第五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于6月22日—24日在宁夏中宁县举行
“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中卫市人民政府、中国经济林协会主办的第五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定于6月22日—24日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举行。
本届博览会主题是:“杞福天下 共享健康”。采用“线上+线下”“国内+国际”相结合,以线上为主的办会模式。本届博览会亮点之一是增加国际版块内容,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各项活动特色鲜明、主题突出、色彩纷呈、协调有序开展。
活动共有19项,前期预热活动12项,包括:第五届枸杞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宁夏枸杞宴”金牌美食评比活动暨枸杞养生美食节、宁夏枸杞中宁枸杞专题推介会、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线上系列宣传活动、全区现代枸杞产业优质高产基地评比活动、招商引资暨闽浙湘企业家宁夏枸杞行活动、枸杞文化展示活动、宁夏枸杞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枸杞鲜果采摘直销节、百家媒体宁夏枸杞行活动、中国经济林协会枸杞分会第一届二次会议、氛围营造;博览会期间活动7项,包括杞博会开幕式、“1+1”国际高峰论坛、宁夏枸杞产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枸杞企业新品推介会、供销对接会暨直播带货竞技赛、参观考察、杞博会闭幕式。
为保证博览会如期顺利召开,中宁县聚智汇力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博览会“硬指标”“软实力”全面升级。
强化硬件,提升博览会“硬指标”
自年初以来对博览会主会场、市政基础设施、各单项活动举办地进行改造修缮,搭建展馆10000平米,设置国际展区、中药材展区、企业风采展区、文创作品展区、网红直播带货区等功能单元,提升博览会硬指标为博览会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优化软件,提升博览会“软实力”
制定《第五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中宁县实施方案》《云端杞博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截至目前,确定各项活动,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本届博览会将采用“线上+线下”“国内+国际”的办会模式,在传承历届枸杞产业博览会经典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云端博览会,通过邀请行业专家、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国内外企业家代表等500余人及13名知名院士亮相博览会“1+1”高峰论坛,甘肃、青海、新疆等各大枸杞产区行业先锋聚焦高峰对话,共同为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共商现代枸杞高质量发展之策,树牢宁夏中宁枸杞产业领军地位。
丰富载体,扩大博览会“新势力”
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为媒介,植入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宣传板块,广泛宣传“宁夏枸杞”“中宁枸杞”两个区域公用品牌。以“杞福天下 共享健康”为主题开展网红实地打卡、直播带货竞技大赛,通过“个人挑战赛+企业团体赛”为宁夏枸杞、中宁枸杞持续造势、引爆流量,保持对枸杞产业持续关注的热情。发布枸杞产业重大科技成果,20余种枸杞精深加工新产品亮相枸杞专题推介会。闽浙湘企业家首次来宁考察走访枸杞企业,开展招商引资、采购对接,加强交流、促成合作。
政策奖补,增强产业发展“吸引力”
对到中宁县投资置业的新办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自有自用土地使用税、自有自用房产税“三免三减半”的生产经营所得纳税优惠期。我们全力支持和鼓励企业打造枸杞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对新增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给予6%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奖励;投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8%的奖励。在项目土地要素保障方面,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选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多种方式使用土地。另外,我们在招商引资投融资、财税奖补、人才引进和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多优惠政策,欢迎各位企业家到中宁县考察交流,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2021年以来,宁夏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进展顺利,“六大工程”支撑得力,全区现代枸杞产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21年底,全区枸杞面积43万亩,基地标准化率80%,良种使用率达95%,鲜果产量达到30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28%,精深加工产品达10大类90余种,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50亿元。
枸杞是宁夏的“红色名片”“地域符号”,宁夏是枸杞的道地产区,宁夏枸杞是《中国药典》唯一明确可以入药的枸杞基源植物。宁夏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123456”的发展思路,突出道地产区优势、聚焦唱响“中国枸杞之乡”,打造“宁夏枸杞”“中宁枸杞”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国枸杞研究院、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三个国家级平台”,构建标准体系、绿色防控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产品溯源体系“四大体系”, 建设枸杞标准制定发布、精深加工、科技研发、文化传播、枸杞交易“五个中心”,扎实推进基地稳杞、龙头强杞、科技兴杞、质量保杞、品牌立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截至2021年底,全区枸杞面积43万亩,基地标准化率80%,良种使用率达95%,鲜果产量达到30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28%,精深加工产品达10大类90余种,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50亿元。我区现代枸杞产业工作在2021年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分别被国务院办公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核心产区中宁县枸杞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入围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
2021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群策群力、合力推进,宁夏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进展顺利,“六大工程”支撑得力,全区现代枸杞产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成功注册“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多方积极努力,2021年10月,“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核准,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域名称注册成功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结束了宁夏枸杞“只有名气、没有商标”的历史。为加强“宁夏枸杞”品牌保护,我们推行“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商标+溯源码”的“三标一码”模式,统一印制发放450万枚证明商标标签供企业免费使用。2022年上半年,授权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使用证明商标标签,支持企业规范使用“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开展品牌宣传。
二是组建国内首家枸杞研究院并正式运营。2020年10月,由自治区科技厅牵头,组建“中国枸杞研究院”于第四届杞博会正式揭牌,进一步增强我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能力,聚焦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枸杞产业基础及应用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以提升现代枸杞产业附加值,抢占全国枸杞产业制高点。自治区科技厅、宁夏农林科学院、林草局按照“一院、两机制”运行模式,搭建了科研单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平台,组建了遗传育种、功效物质、信息资源与转化等8个中心,启动实施了一批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开展枸杞明目抗肿瘤特医食品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引领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三是获批筹建国内首家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021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同意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筹建国家枸杞产业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按照《筹建任务书》要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相继调整优化实验室18间,配备专用仪器设备34台(套),新购置仪器设备32台(套),联系确认了4家国外权威机构,就国检中心检验参数进行能力验证,聘请专家对国检中心国际项目开展等问题进行指导,预计将于今年9月建成,这将大幅提升我区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时效性、权威性。
四是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启动建设。按照农业农村部批复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建设方案,计划通过3—5年的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全国物流集散、价格形成、产业信息、科技交流、会展贸易、品牌建设“六个”中心。目前中宁县正按照《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十四五规划》有序推进,宁夏枸杞资源交易中心即将启动运营,枸杞待检区、成品交易区正在改造升级,仓储物流区、成品交易区和中药材交易区正在规划建设。
五是高质量完成两个区域公用品牌策划。聘请国内知名品牌策划机构,高水平完成区域公用品牌的策划,明确了“宁夏枸杞 贵在道地”“中宁枸杞 道地珍品”的内涵与定位,突出“宁夏枸杞”道地产区优势,唱响“中国枸杞之乡”这一战略定位,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六是颁布实施两个关键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枸杞干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填补了国内枸杞干果农药残留的标准空白,发布实施《宁夏枸杞干果商品规格等级规范》,进一步凸显宁夏枸杞道地属性。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制定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枸杞原浆》,将进一步规范枸杞原浆生产及质量安全。(来源:宁夏枸杞协会)
2022年5月27日
-
宁夏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惊艳亮相各大直播平台
连日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固原胡麻油、盐池滩羊、彭阳红梅杏等一批宁夏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首次同步上线触网、惊艳亮相各大直播平台,通过借势电商直播公共服务小切口,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形象、拉动消费需求、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也升级到了地理标志产品的时代。长白山人参、贵州茅台、烟台苹果等就是典型代表。然而,并非所有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都“前途无量”。事实上,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有些产品售卖并不理想,有的售价还远远达不到心理预期。原因并不复杂,成为地理标志产品,仅仅是完成了一个商标注册。如何在众多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中脱颖而出,抢占消费者心中一个牢固位置,至关重要。
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品质是王道,差异化是优势。对于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的产品来说,这二者必须具备,更是勇闯市场的王牌。好牌在手,关键是抓住机遇、讲究策略。在人人抢抓电商红利的今天,我们怎样才能更加出众、找到高效的增长方式?如何解码新风向,获得更大流量,让品牌深入人心,这都需要开动脑筋、巧动心思、做足功课。(来源:宁夏日报)
2022年5月20日
-
宁夏地理标志使用率为15.00%,全国第23位
2021年4月4日,《20210404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调研月报》公布。经初步调研,截止2021年3月3日,全国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企业有17203家,涉及2108个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企业使用率为23.84%,不到四分之一。 宁夏地理标志使用率为15.00%,列全国第23位。
省市区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情况
在31个省市区中,地理标志使用率最高的前5个省市区,分别为天津(47.50%)、北京(43.59%)、广东(42.21%)、上海(40.63%)、河北(38.52%); 地理标志使用率最低的前5个省市区,分别为西藏(8.09%)、河南(9.09%)、新疆(9.13%)、山西(9.69%)、江西(9.95%); 地理标志使用率高于全国平均值(23.84%)的有14个,低于平均值的有17个。
地理标志是产品的产地来源、独特品质和优良声誉的标志。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为地方特产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地理标志具有竞争优势,运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可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质量和效益,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经济升级版,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地理标志是“三农”型知识产权,是“三农”权益载体。地理标志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声誉、实施品牌战略、乡村振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强县富民等工作意义重大。保护与发展县域地理标志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抓手,是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一大课题。 地理标志制度运用工作任重道远,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工作需要提高效率和质量,地理标志综合效应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2021年4月6日
-
宁夏召开重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暨品牌建设与全程标准化推进座谈会
2020年12月22日,宁夏在银川市市委党校召开重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暨品牌建设与全程标准化推进座谈会。 会议围绕我区农业特色产业,邀请盐池滩羊肉、吴忠牛乳泾源牛肉、宁夏菜心、盐池黄花菜、银川鲤鱼等六个重点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主体单位进行座谈交流。各有关领导及专家就我区重点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全程标准化体系建设进行了指导。会议达成两箱合作内容:一是从2021年开始选择“吴忠牛乳”项目与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合作,制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合作推动“吴忠牛乳”品牌提升为“宁夏牛奶”,提升宁夏奶产业品牌影响力;二是选择“宁夏菜心”“盐池滩羊肉”“盐池黄花菜”“泾源黄牛肉”及“银川鲤鱼”5个项目与中国农科院质标所进行合作,形成指导地理标志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近期,将形成具体合作方案,确保尽快形成指导实践的工作成果。
2020年12月24日
-
第四次地理标志调研(宁夏)简况
一、宁夏地理标志数量 在第四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中,宁夏地理标志数量有80个,占全国总数的0.95%,在全国排第28位。 宁夏地理标志数量在西部地区排第12位,占西部地区总数的2.61%。 宁夏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最多,占到全省总数的75.00%。 二、宁夏地理标志产品类别 地理标志划分为十大产品类别,分别是果品类、蔬菜类、粮油类、茶叶类、酒品类、畜禽品类、水产品类、食品类、中药材类和综合类。 宁夏地理标志中,果品类数量最多,有22个,占全省27.50%;粮油类数量第二,有15个,占全省18.75%;畜禽品类数量第三,有14个,占全省17.50%。 宁夏果品类地理标志在省域内具有比较优势。
2020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