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地理标志使用率为14.94%,全国第24位
2021年4月4日,《20210404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调研月报》公布。经初步调研,截止2021年3月3日,全国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企业有17203家,涉及2108个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企业使用率为23.84%,不到四分之一。 甘肃地理标志使用率为14.94%,列全国第24位。
省市区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情况
在31个省市区中,地理标志使用率最高的前5个省市区,分别为天津(47.50%)、北京(43.59%)、广东(42.21%)、上海(40.63%)、河北(38.52%); 地理标志使用率最低的前5个省市区,分别为西藏(8.09%)、河南(9.09%)、新疆(9.13%)、山西(9.69%)、江西(9.95%); 地理标志使用率高于全国平均值(23.84%)的有14个,低于平均值的有17个。
地理标志是产品的产地来源、独特品质和优良声誉的标志。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为地方特产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地理标志具有竞争优势,运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可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质量和效益,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经济升级版,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地理标志是“三农”型知识产权,是“三农”权益载体。地理标志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声誉、实施品牌战略、乡村振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强县富民等工作意义重大。保护与发展县域地理标志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抓手,是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一大课题。 地理标志制度运用工作任重道远,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工作需要提高效率和质量,地理标志综合效应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2021年4月6日
-
甘肃省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0年12月28日,甘肃省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工作推进会在兰州召开。会议全面解读了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工作法规和政策,对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理标志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加强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动我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甘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保护我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有效路径。甘肃省市场监管系统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做好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工作的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强化地理标志发掘、运用、保护为主线,聚焦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提升,探索实践“地理标志+品牌+品质+标准+产业+文化”发展路径,推动地理标志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使我省地理标志产业数量多起来,结构优起来,运用活起来,形象树起来。要夯实地理标志资源基础,着力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品质,促进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推动我省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 会议要求,甘肃省市场监管系统要加强组织领导,宣传讲好地标故事,加强人才培训和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地理标志服务机构培育,强化督查考核,全面提升我省地理标志保护运用成效。 各市、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地理标志工作的副局长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代表、在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工作中发挥先进作用的中小微企业代表共50余人参加会议。
2020年12月29日
-
白银靖远:百余里黄河水滋养出七大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农产品
金秋十月,在白银靖远东湾高效农业示范园生态大棚内,柚子、莲雾、柠檬、红心火龙果、芒果等南方水果长势喜人;脆生黄瓜、长筋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富硒蔬菜挂满枝头;音乐喷泉、各色花海美如画卷,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有机水稻、水产养殖也让辛苦了一年农民收获满满。
黄河在靖远过境154公里,丰沛水源为农作物生长和畜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滋养孕育了“小口大枣”、“靖远枸杞”、“靖远黑瓜籽”、“靖远羊羔肉”、“靖远文冠果油”、“靖远旱砂西瓜”、“大庙香水梨”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认定的农产品。
靖远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做大做强蔬菜等主导产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1.8万亩,蔬菜年总产量221万吨;畜禽饲养量达到655万头(只)。该县东湾镇依托东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反季节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的优势,大力推广反季节休闲采摘农业,成功示范种植香脆瓜、西瓜、甜瓜、草莓等果蔬,为农业产业向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同时,东湾镇不断完善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在东湾高效农业示范园建立全县第一个网红创业基地,邀请当地网红推销当地农副产品,培养“网红支书”,推介乡村旅游,东湾特色小镇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公司公众号和微商平台,将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当地农户的农产品信息发布至网络平台,向全国销售;新建的东湾镇农贸市场逐步与全国各地多家市场建立通联关系,开展农超对接,冷链配送、直营直销等模式,减少产品中间环节,建设供应链条节点,提升末端农产品市场价值。
白银市委常委、靖远县县委书记郑钰对记者表示:“近年来,靖远县不断加强黄河生态修复和水资源集约利用,着力把154公里黄河建设成为一条旅游休闲观光带、富民产业带、生态康养带和乡村振兴带,让黄河沿岸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2020年10月28日
-
第四次地理标志调研(甘肃)简况
一、甘肃地理标志数量 在第四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中,甘肃地理标志数量有232个,占全国总数的2.76%,在全国排第20位。 甘肃地理标志数量在西部地区排第8位,占西部地区总数的7.56%。 甘肃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最多,占到全省总数的53.45%。 二、甘肃地理标志产品类别 地理标志划分为十大产品类别,分别是果品类、蔬菜类、粮油类、茶叶类、酒品类、畜禽品类、水产品类、食品类、中药材类和综合类。 甘肃地理标志中,畜禽品类数量最多,有47个,占全省20.26%;果品类数量第二,有44个,占全省18.97%;中药材类数量第三,有35个,占全省15.09%。 甘肃畜禽品类地理标志在省域内具有比较优势。
2020年9月14日
-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兰州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甘肃矿区工商、质监、食药监局,东风场区工商局: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助力产业扶贫的意见》有关要求,我局制定了《甘肃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4月20日
甘肃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标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发挥市场主体积极作用,推动地方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标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提升全省地理标志品牌经济价值、市场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为目标,以强化地理标志培育、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为主线,以助力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支持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补短板、强基础、扬优势、塑品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通过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培育一批品质过硬、特色鲜明、惠农效应显著的地理标志品牌,到2022年,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总数达到400家;培养一批地理标志保护指导、服务专业人才,建成2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地理标志品牌培育、运用和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工作
1.认真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工作。紧紧围绕我省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和民族产业、文化产业等具有扶贫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惠及农民多的产品,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普查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地理标志产品资源库,分类建立全省优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源目录,为后期组织申报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2.积极培育申报特色优势地理标志。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支持各有关市县(区)政府出台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地理标志工作政策措施,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引导各级政府和企业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努力扩大我省地理标志保护的覆盖面。
3.扩大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的企业数量。对符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要求的企业,积极引导其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力争每年增加30家以上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加强专用标志使用监管,对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及时查处侵犯地理标志保护的行为,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效能和水平。
4.加快创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广保护经验,激励保护积极性,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力争2022年创建2个以上质量稳定、知名度高、人文历史内涵丰富、带动性强、特色显著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二)加快培育地理标志品牌
1.着力培育优质地理标志品牌。鼓励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创建企业知名品牌,加快构建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为龙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及企业商标品牌为主体的产品品牌体系,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品牌。
2.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以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为主导,优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扶贫户,推广“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地理标志产业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升级。
3.加大地理标志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参加国家重点展会,以及“中国品牌日”、“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敦煌文博会、兰洽会等活动,推介宣传我省优质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品牌,促进地理标志产品市场流通和品牌提升。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运营平台开辟地理标志专区,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展示推介力度,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电子商务,鼓励开展农户网络销售对接,促进地理标志产品流通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三)逐步完善地理标志技术服务体系
1.加大地理标志信息公共服务力度。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相关信息归集、共享和查询检索等信息公共服务纳入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充分发挥甘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网和河西走廊葡萄酒溯源查询信息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信息共享和查询检索平台,提升地理标志申报注册、保护运用和管理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甘肃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业力量,有序开展地理标志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各环节的企业标准,加快制修订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步伐,进一步完善我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
3.提升地理标志专业服务能力。建立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库,吸收省内农林牧副和手工艺等有关方面专家,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建立专家咨询服务制度。加大地理标志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在市州和县区培养一批熟悉地理标志运用制度和规则的实务型人才。鼓励建立以龙头企业等为主导的行业协会,规范各类地理标志行业协会发展。鼓励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等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地理标志服务业务,引进省外知名地理标志服务机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发展。
(四)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
1.加强贫困地区地理标志业务指导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地理标志工作作为重要抓手,鼓励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民族特色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增强造血功能,创新发展模式。面向贫困地区开展地理标志工作专项培训,注重运用地理标志发展长效扶贫产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
2.加强地理标志发展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出台鼓励地理标志工作发展的政策性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推动设立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地理标志项目给予必要资助。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我省地理标志工作的支持,将我省地理标志工作纳入《国家知识产权局
甘肃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合作会商议定书》,在项目申报、地理标志保护、运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3.推广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经验模式。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用好用活地理标志,打造助力精准扶贫“金字招牌”。邀请专家深入基层广泛宣讲地理标志专业知识和运用案例,适时组织召开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地方经验交流座谈会,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经验。
(五)加快地理标志走出去步伐
1.强化地理标志文化影响力。整合全省地理标志产品的人文、品牌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开展讲好甘肃地理标志故事活动,通过在省内主要媒体进行专题系列报道,拍摄专题片、制作大型展示牌等宣传甘肃地理标志品牌形象。
2.积极推动加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保护。加大我省重点优质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推动兰州百合、静宁苹果、武都油橄榄等优势比较明显的地理标志产品加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保护,不断提升我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推动产品走出去、品牌高端化奠定坚实基础。
3.进一步扩大地理标志社会认知。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发布全省地理标志相关信息,大力宣传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宣传和推广地理标志保护相关知识,激发企业运用地理标志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社会认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知识产权部门要高度重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有效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的政策扶持力度,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地理标志奖补机制,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主动参与地理标志的保护、运用。
(三)注重宣传指导。做好政策宣传,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舆论引导,推介典型经验,宣传表彰先进,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202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