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2022年地理标志、官方标志和特殊标志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11月2日至4日,全国地理标志、官方标志和特殊标志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270余人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参加培训。会上,全国共5个省局进行了经验交流,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作了题为《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为牵引 全面推动我省地理标志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培训期间,省局地理标志多项工作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授课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工作,将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地理标志产品85个,用标企业762家,年产值达537.8亿元。其中涉及乡村振兴项目54个,助力52.5万脱贫人口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
一是抓地标申报。2019年以来,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2个,获批5个、受理8个,获批量、受理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二是抓改革试点。2020年以来,参加全国首批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工作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考评成绩在全国12个试点省(市)中位居第一。今年与其他4省一起再次获批参与持续深化改革试点工作。任务改革试点2年多来,省局本级共核准275家企业使用48个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备案率及通过率均达100%。
三是抓品牌打造。安徽省13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互保名录;4个产品(太平猴魁茶、岳西翠兰、霍山石斛、黄岗柳编)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4个产品(岳西翠兰、霍山石斛、六安瓜片、宁国山核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名录;安徽省在全国首个建成中国(合肥)地理标志展示推广中心(庐州坊),集中展示安徽省16个地市和长三角地区及全国范围内优质地理标志产品,着力提升地标品牌影响和竞争力。
四是抓专项保护。近年来,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春茶、秋季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共查处假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及商标案件46起,罚没金额及物品价值48.6万元。相关做法被《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知识产权报》《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等数十家新闻媒体通稿宣传。
五是抓政策扶持。各设区市局对申报成功的地理标志产品及示范区均出台了10-30万元不等的奖补政策。六安市分别奖励六安瓜片、霍山石斛项目申请人20万元,宁国市投入100万元支持山核桃项目,岳西县投入17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岳西翠兰运用促进项目,为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经济支撑。
下一步,安徽省将以参与新一轮持续深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大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力度,引导更多产地生产者多用标、多受益;加大地理标志品牌宣传推介力度,让更多“皖美”地理标志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力度,试点推行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为地理标志保护提供样板示范;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工程建设力度,形成一批高端产品、拳头项目,推动地理标志产业效益最大化;加大春茶和秋季地理标志保护等专项行动力度,为地理标志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来源:公共品牌地标委)
2022年11月16日
-
安徽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成果丰硕
今年3月至5月,安徽省扎实开展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加大春茶保护力度,优化茶叶市场营商环境,取得丰硕成果。
据了解,3月上旬,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下发《关于开展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全省各级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及时更新本地区春茶地理标志及其专用标志使用企业等相关信息,主动公开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信息、核准使用专用标志的企业名单、作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的春茶地理标志信息、相关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人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的生产企业名单等。全省共梳理出春茶地理标志产品17个、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春茶地理标志23个,经核准使用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企业839家。
安徽各级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在常态化宣传基础上,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为契机,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台、宣传手册、板报橱窗和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等多种载体,以及开展“进机关、进商超、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五进”活动,大力开展春茶地理标志保护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提升产品识别能力,曝光侵权假冒案例。其间,全省共派出8872人次,开展上门宣传4034次、现场宣传1845次、屏幕宣传829次、板报橱窗宣传125次、网络宣传316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单)16560份。同时,通过畅通公众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聚合了社会监督共治力量。
安徽结合春茶地理标志生产地、销售地及流通环节涉及相关执法部门较多的实际,各级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联动保护和联合执法,其间,共派出5976人次深入企业,检查市场2877批次、企业2596家、市场营销点3431家、电子商务平台529家。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线下集散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市场主体优势,在业务指导、信息交换、线索发现、投诉举报等方面有效合作,春茶地理标志质量特色监管力度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今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安徽在安庆市和蚌埠市相继举办春茶地理标志保护和地理标志及专用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安徽各级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紧紧围绕“六个查处重点”,大力开展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相关侵权假冒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依规处理。据统计,全省共查处擅自使用、假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及商标案件23起,其中立案17起、结案6起,11起案件正在办理中。(来源:中国质量报)
2022年6月17日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4月20日上午,安徽省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岳西县举行。
此次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以“加强春茶地理标志保护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查处擅自使用或伪造春茶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行为;不符合春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行为;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的行为;侵犯春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专用权;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侵权违法行为以及其他侵害春茶地理标志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安徽省目前共有39个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和商标,779家用标企业纳入保护范围。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入开展春茶保护宣传“进机关、进商超、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线下集散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市场经营管理主体优势,畅通公众投诉举报渠道,增强春茶地理标志保护成效。(来源:安徽省市场监管局)
2022年4月22日
-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 关于核准黄山艺魁堂茶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使用地理标 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2022年第1号)
2022年3月1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核准黄山艺魁堂茶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2022年第1号)。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确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地方的通知》《安徽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生产黄山毛峰茶、太平猴魁茶、黄山贡菊、黄山白茶(徽州白茶)、大方茶、萧县葡萄、丰乐酱干、宁国笋干等8个产品的13家企业(名单见附件),分别向产品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经有关设区市市场监管部门审查,并经我局审核合格,现予以注册登记。自即日起核准上述企业在其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关于核准黄山艺魁堂茶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2022年第1号)可见相关链接http://amr.ah.gov.cn/xwdt/ztzl/dlbz/gggs/146489041.html。
更多内容可浏览全国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网(https://www.sinogi.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大全)。
2022年3月2日
-
安徽省20个“地标”农产品列入保护工程
日前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自2019年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以来,我省加速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和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20个,已有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2021年6月,安徽省长丰草莓、铜陵白姜、金山时雨茶、金寨猕猴桃、霄坑绿茶、南陵紫云英弋江籽、桐城小花、三潭枇杷、淮南麻黄鸡等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列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产品。涉及果品、蔬菜、茶叶、油料、肉类产品5大类,种植产品地域保护面积22516公顷,肉类产品保护规模300万羽。至此,全省共有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列入保护工程,累计拨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9399万元。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站长刘成美告诉小浓,为更好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增强工程项目实施效果,各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支持,广泛引导社会资本进驻。2021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累计投入7815.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4052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132.7万元,社会资本融入资金631万元。
有关县(市、区)紧扣项目建设内容,积极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高质量实施,进一步完善“地标”农产品关键生产环节质量技术规范,授权主体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力促特色品质与产品质量双提升。据统计,2021年项目产品已建成特色品种繁育基地24个、核心生产基地26个;长丰草莓、金寨猕猴桃、三潭枇杷的采收、仓储、加工配套设施加快完善,淮南麻黄鸡屠宰加工配套冷链物流建设加快推进。
“身份标识化和全程数字化加快推进。积极落实标志授权管理规定,全年新增授权用标主体128家;严格执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要求,用标产品全部进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刘成美表示,品牌建设也得到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品牌叠加效应进一步显现,南陵紫云英弋江籽、霄坑绿茶、淮南麻黄鸡等7个产品入选首批安徽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
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联农带农成效明显。各地建立“获证主体+授权单位+农户”产业化联合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截至目前,项目产品累计带动农户16.76万人以上,促进农民增收8073万元。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特征主要取决于该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及特定生产方式,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刘成美表示,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重要抓手,对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022/2/14)
2022年2月16日
-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 关于核准霍山康斛堂石斛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2021年第16号)
2021年12月14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核准霍山康斛堂石斛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2021年第16号)。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确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地方的通知》《安徽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生产霍山石斛、六安瓜片、黄山毛峰茶、太平猴魁茶、黄山贡菊、三河米酒、毫白芍等7个产品的15家企业(名单见附件),分别向产品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经有关设区市市场监管部门审查,并经我局审核合格,现予以注册登记。自即日起核准上述企业在其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关于核准霍山康斛堂石斛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2021年第16号)可见相关链接http://amr.ah.gov.cn/xwdt/ztzl/dlbz/gggs/146272331.html。
更多内容可浏览全国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网(https://www.sinogi.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大全)。
2021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