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标原产地特产 注册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资讯管理 注册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果品 > 果品综合 > 伽师瓜 郡县馆 > 新疆 > 伽师  
伽师瓜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资讯
伽师瓜 资讯首页
郡县馆 > 新疆 > 伽师
产业馆 > 果品 > 果品综合
基准信息 | 动态信息 | 公示信息
实况相册 | 咨询交流 | 诚信直通车
核心企业与品牌优选
伽师瓜
伽师瓜 地标原产地特产企业名录
序号 企业 商标 核准许可文件 有效期 备注
1 伽师县农副产品购销协会 疆冠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07年第2号 公告日期2007年1月12日
各单位各部门强化信息公开,共建共享,纠错完善,意见建议,推动全国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伽师瓜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一)立地条件。  轻至中度盐化灌淤土及盐化潮土,耕层总盐<0.8%,土层深厚、质地中至重壤;土壤有机质>1%;速效钾>150mg/kg;氧化钙5%至10%;氧化镁1%至2%;PH 7.2至8.2;土地坡降<3‰。  (二)栽培管理。  1. 播前洗盐:盐渍化偏重土壤播种前灌水洗盐,洗盐后播前耕层总盐<0.5%;  2. 播种期:3月下旬到6月中旬;  3. 灌水:苗期蹲苗炼根,生育期灌水不超过4次,收前15天至20天停灌;  4. 深沟浅灌:瓜沟深50 cm至60cm,每次灌水深度低于30cm;  5. 施有机肥:基肥以绿肥和有机肥为主。  6. 晾晒贮瓜:采收后,在阴凉下晾瓜15天至35天。  (三)质量特色。  1. 感官特征:椭圆或卵圆,果形指数1.3至1.6,果皮网纹少,蜡粉厚,皮光而亮,肉质脆、细、多汁,味甘甜、香。  2. 理化指标:皮厚0.4至0.6cm,肉厚5至9cm,可溶性固形物>13%,可食率>60%,纤维素<2.0%, Vc>23mg/100g,β-胡罗卜素>0.40mg/100g。  (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05年第106号公告 2005年11月29日)

    2019年7月2日
  • 伽师瓜 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伽师瓜的地域范围、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标志使用规定等要求。本规范文本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后即为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各相关方必须遵照执行。  1地域范围  伽师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噶尔冲积平原中下游,隶属喀什地区,东临巴楚县,西接疏勒县,南连岳普湖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毗邻,西北连接疏附县。地域东西长141千米,南北宽80千米,总面积6715.4平方千米,海拔高度1190米。伽师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伽师县英买里乡、江巴孜乡、卧里托格拉克乡、克孜勒博依乡、米夏乡、夏普吐勒乡、和夏阿瓦提乡、克孜勒苏乡、古鲁勒克乡、玉代克力克乡、铁日木乡、巴仁镇、西克尔镇。地理坐标位于:东经76°20′—78°06′,北纬39°16′—40°00′之间,海拔高度1190米。保护面积为1.26万公顷,年产量50万吨。  2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伽师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南面暖湿气流受昆仑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受天山山脉阻隔,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年气温在11.4℃-11.7℃,年降水量39 mm -64 mm,年蒸发量1365mm-3648mm, 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5倍-57倍;年日照时数平均4440小时,年日照率为61%-65%,作物生长季节(4-10月)日照时数3200小时,占总日照的72%;太阳辐射量年均为598.9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4000℃-4364℃,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25℃,夏季昼夜温差达13℃-17.5℃;空气相对湿度52%,无霜期220天-235天。  伽师县土地总面积为6715.4平方千米。该县有较好的土壤条件,伽师瓜产区属克孜河灌区,河水源自昆仑山融雪,携带大量红色泥土,含盐略高,呈微碱性,年径流量35亿方,可满足伽师瓜的灌溉用水。主要土壤类型:盐化灌淤土、盐化潮土。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2%,土壤总盐含量0.5%-1%,土壤PH值为7.2-8.2,土地平整。土壤含氮0.05%-0.1%,含磷小于3PPM,含钾210 PPM,含钙(CaO)>10%,有利于伽师瓜的生长发育。产区经自治区环境质量检测部门认定:伽师瓜产区的空气、灌溉用水、土壤等检测项目无任何一项超标,符合有机农产品种植环境要求。  3特定的生产方式  伽师瓜的生产总原则是严格按照DB65/T2626-2006有机食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伽师瓜产品已获得有机食品的认证。该作物种植对土壤条件要求十分严格,盐化灌淤土、盐化潮土。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2%,土壤总盐含量0.5%-1%,土壤PH值为7.2-8.2,土地平整。土壤含氮0.05%-0.1%,含磷小于3PPM,含钾210 PPM,含钙(CaO)>10%,有利于伽师瓜的生长发育。  播种前施足农家肥作底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且肥效长,利于伽师瓜吸收养分。团棵期追施骆驼刺、苦豆子等旱生耐盐绿肥,肥效释放快,利于果实膨大期吸收。果实定形前,瓜沟内填草(实为绿肥),灌水后既保墒,又增加肥力,生长期基本不追施化肥。这些特殊的栽培措施,对伽师瓜品质的提高和增强耐贮运性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完全符合生产无公害伽师瓜条件的要求。  伽师瓜产区年均蒸发量2271.1mm,降水量年均54mm,平均蒸降比42∶1,年均相对湿度52%,在此种气候条件下,抑制了各种病菌的生长与蔓延,因此伽师瓜很少发病、喷药,使伽师瓜具有的独特纯正风味。同时由于蒸发量大,叶片蒸腾作用强,瓜株细胞内液体浓度和渗透压增大,配合人工控制灌水,所以果实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进而提高了伽师瓜的品质和耐贮运性。  伽师瓜产区光照充足,生育期(4月~10月)日照时数平均1977.5小时,≥10℃积温达4277.4℃,特别是果实发育期昼夜温差最大达17.5℃,白天植株同化作用制造养分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养分少,有利伽师瓜糖度的转化和积累。  播种时采用单蔓或双蔓整枝。单蔓整枝的,沟距4m,株距40cm,亩保苗800株以上;单蔓整枝的,沟距3.7m,株距50cm,亩保苗700株以上,产量一般1.5-2吨。  一般播种在5月10日至6月10日,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要求,适期播种,利用整枝来保证适期收获。人工穴播,每穴2粒,亩用量80-120g。播行端直,不重不漏,深浅一致,下籽均匀,覆土严密,镇压确实。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理防治为主”的有机食品治理原则。  伽师瓜一般7-8成熟及时采摘,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摔伤、划伤、刺伤。出售产品要求无裂瓜、无烂瓜、无歪瓜、无硬伤、成熟度适中,上网70%以上,含糖量一般大于15%。同时建立详细的投入品记录、田管记录、加工记录、出入库记录、销售记录等。  4、产品品质特征和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伽师瓜(卡拉库赛)外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纵径30厘米-40厘米,横径18厘米-23厘米,果形指数1.3-1.6,单瓜重3.5公斤-6公斤。果皮与果肉界限分明,果皮薄而韧,厚度0.4厘米-0.6厘米,果皮墨绿色,果面蒂部有少网纹,蜡粉厚,皮亮。果肉桔红,肉厚4厘米-6厘米。  (2)内在品质指标:糖类化合物可达6%—7%,含糖量高,维生素C含量远比西瓜、葡萄、苹果多,富含钙、铁、磷、钾、锌等微量元素。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区域符合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DB65/T2626-2006有机食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伽师瓜产品已获得有机食品的认证。。  五、标志使用规定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伽师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伽师县种子站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2013年4月15日)

    2019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