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山黄芽
|
序号 |
企业 |
商标 |
核准许可文件 |
有效期 |
备注 |
2 |
霍山县雨佳有机茶有限公司 |
雨佳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07年第58号 |
公告日期2007年3月20日 |
|
3 |
安徽省霍山县亨大茶叶有限公司 |
亨大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08年第57号 |
公告日期2008年5月13日 |
|
4 |
安徽省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
抱儿钟秀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0年第172号 |
公告日期2010年12月31日 |
|
5 |
霍山县金鸡山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
抱金鸡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2年第159号 |
公告日期2012年10月17日 |
|
6 |
霍山县金茗茶叶有限公司 |
金艺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3年第177号 |
公告日期2013年12月24日 |
|
7 |
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 |
汉唐清茗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3年第177号 |
公告日期2013年12月24日 |
|
8 |
安徽省霍山县汇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
汇大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3年第177号 |
公告日期2013年12月24日 |
|
9 |
安徽霍山谷雨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3年第177号 |
公告日期2013年12月24日 |
|
10 |
霍山县金色春茗茶业有限公司 |
金色春茗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4年第22号 |
公告日期2014年3月4日 |
|
11 |
安徽徽韵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徽府茗门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4年第22号 |
公告日期2014年3月4日 |
|
12 |
霍山县茗雨商贸有限公司 |
鑫茗雨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4年第86号 |
公告日期2014年7月28日 |
|
13 |
霍山茗歆茶叶有限公司 |
茗歆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6年第129号 |
公告日期2016年12月28日 |
|
14 |
霍山县仁发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
仁发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8年2018年第22号 |
公告日期2018年2月5日 |
|
15 |
霍山县何氏家坊茶叶专业合作社 |
何氏家坊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公告2018年2018年第22号 |
公告日期2018年2月5日 |
|
16 |
安徽省霍山县缘圆缘工贸有限公司 |
---- |
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公告2020年第352号 |
公告日期2020年3月9日 |
|
17 |
安徽省霍山县永宏茶业有限公司 |
---- |
安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公告2020年第9号 |
公告日期2020年11月26日 |
|
18 |
霍山县同兴发茶业有限公司 |
---- |
安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公告2020年第9号 |
公告日期2020年11月26日 |
|
19 |
霍山县大化坪凯福堂茶叶精制厂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204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0 |
安徽省霍山县会宾义茶叶有限公司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231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1 |
霍山县大化坪溢溢生态产品有限公司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203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2 |
安徽山里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234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3 |
安徽霍山黄茶集团有限公司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235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4 |
安徽大别山黄茶集团有限公司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238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5 |
霍山县雨香茶业有限公司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140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6 |
霍山县士涛茶叶家庭农场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147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7 |
霍山县云雾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136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8 |
霍山县平田富红茶叶家庭农场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149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29 |
安徽鑫茗雨茶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09208 |
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30 |
霍山彩云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号:20210000018519 |
2021年04月09日至2022年12月12日 |
|
各单位各部门强化信息公开,共建共享,纠错完善,意见建议,推动全国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 关于核准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
2020年11月26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 《关于核准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第9号)》。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确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地方的通知》《安徽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生产古井贡酒、太平猴魁茶、黄山毛峰茶、三潭枇杷、六安瓜片、霍山石斛、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岳西翠兰等 9 个产品的 20 家企业(名单见附件),分别向产品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经有关设区市市场监管部门审核,并经我局审查合格,现予以注册登记。自即日起核准上述企业在其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关于核准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第9号)可见相关链接http://amr.ah.gov.cn/xwdt/ztzl/dlbz/gggs/145410831.html。 更多内容可浏览全国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网(https://www.sinogi.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大全)。
2020年12月1日
-
霍山黄芽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则
(来源: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公告 2002年9月14日)
2019年9月9日
-
霍山黄芽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霍山金鸡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范围内海拔高度300米至700米,栽培土壤为粗骨性黄棕壤,土层厚度大于70厘米,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于2.0%,pH值在4.5至6.0之间。 (三)茶树种植。 1.种植: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每年霜降前后采收当地茶园里已成熟的茶籽,12月份或次年1月份用水浸泡5至7天,除去轻飘、颗粒小的茶籽,每穴播下3至5粒饱满茶籽。 无性繁殖:每年10月份,选用当地茶园性状优良的茶树枝条,利用短穗扦插技术集中育苗,次年10至11月,大田移栽。 2.规格:种植分两种方式,一是丛式,二是单行条式。丛式茶园每丛茶苗2至3株,每667平方米(亩)不大于600丛。单行条式每穴茶苗1至2株,每667平方米(亩)小于2000株。 (四)茶园管理。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成年茶园9至10月份施用基肥,可施农家肥(包括厩肥、猪栏粪、土杂肥等)或经过堆沤的菜籽饼,结合秋季深耕施用。追肥结合春季中耕锄草进行,可施腐熟稀释人粪尿或菜籽饼液。茶树病虫害防治,按照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要求,主要采取农业措施、人工捕杀害虫和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幼年茶树通过定型修剪,培养丰产树型。 (五)鲜叶采摘。 霍山黄芽鲜叶细嫩,开采期在清明前后,采摘期一个月,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采摘要求“三个一致”和“四不采”,即形状、大小、色泽一致,开口芽不采,虫伤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色芽不采。鲜叶采回后除去老叶、茶梗、杂质和不符合标准的鲜叶。鲜叶采回后薄摊于团簸,晴天无露水时,摊放2至3小时,阴雨天摊放4至5小时。鲜叶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晚上制,不制过夜茶。 (六)加工流程。 制作工艺:鲜叶采摘→杀青(做形)→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 (七)质量特色。 依其品质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和二级。外形挺直微展,色泽黄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鲜醇回甘,叶底微黄明亮。 (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年第53号公告 2006年4月16日)
2019年9月9日
-
霍山黄芽 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登记产品的地域范围、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标志使用规定等要求。本规范范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后即为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各相关方必须遵照执行。 1地域范围 霍山黄芽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界定为:东经115°52´00"-116°32´00",北纬31°03´00"-31°33´00",霍山县行政区域内东至与儿街镇,西至上土市镇,南至太平畈乡,北至下符桥镇,总面积2043平方公里,包括衡山镇11个村及社区、佛子岭镇6个村、黑石渡镇9个村、诸佛庵镇13个村及社区、落儿岭镇5个村、漫水河镇11个村、上土市镇8个村、太平畈乡 8个村、太阳乡5个村、大化坪镇13个村、磨子潭镇7个村、东西溪乡7个村、单龙寺镇7个村、但家庙镇5个村、下符桥镇6个村、与儿街镇10个村、霍山县经济开发区3个村和高桥湾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村。种植面积10533公顷,年产量1500余吨。 2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2.1光照。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16.6千卡/平方厘米,日照2084.3小时,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为220天。 2.2温湿度。霍山黄芽种植区域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优越。 2.3降水。年降水量在1100-1600mm之间,降水充足,常年云雾缭绕,漫射光多,适应茶树喜荫的特性。 2.4水质。霍山县属淮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主要有淠河水系,境内有佛子岭和磨子潭、白莲岩三大水库。茶叶主产区的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0)的规定,适宜生产优质的霍山黄芽茶。 2.5地形地貌。霍山属大别山脉,地势呈阶梯状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南、西三方山峦重叠,北部为丘陵,较为平坦。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霍山黄芽茶园分布在海拔100--800米。 2.6土质。境内土壤分黄棕壤和棕壤两大类。土壤质地良好,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pH为4.5-6.5,偏酸性。 3特定生产方式 3.1种植标准应符合《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8)的规定。 3.1.1品种选择。霍山黄芽茶树品种选择以霍山金鸡种为主体。该品种特点为:叶色浅绿,芽色“自然黄”,叶绿素含量相对低,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 3.1.2种植方式。单条栽行距150cm,丛距30cm,每丛茶苗1-2株,每亩用苗数2000-3000株;双条栽大行距150cm,小行距30cm,丛距20cm,每丛1-2株,每亩用苗数4000-5000株。 3.2土壤和肥水管理 3.2.1土壤管理 采用地面覆盖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推广茶行铺稻草和青草技术;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幼龄或台刈改造的茶园,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3.2.2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茶行确定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cm,宽60cm,种植沟内施足底肥,亩施栏肥或青草等有机肥2000kg-3000kg,加饼肥200kg,施后覆土,间隔一段时间后种植。 茶园以有机肥为主,使用的有机肥尽量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如:牛栏粪、猪栏粪、人粪尿、土粪、菜籽饼、动物残体、沼液等农家肥。农家肥必须经过堆制腐熟、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处理才能施入茶园。如采用氮肥作追肥,禁止使用硝态氮化肥。基肥,每亩施农家肥30-50担,配合部分无机肥或微生物肥,每年11月中旬开沟深施。追肥,采用腐熟后的有机液肥,在根际浇施,或用商品有机肥每亩100-200公斤,经堆腐后分别在春茶前、夏茶前开沟施入,及时盖土。 3.3病虫草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农业防治: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小绿叶蝉、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减轻毒蛾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等害虫的危害,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利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瓢虫、蜘蛛、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使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控制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止使用所有高毒、高残留农药。 3.4茶树修剪 修剪应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丰产型树冠,复壮树势。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应清除出园。 3.5茶树采摘 采摘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质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3.6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 鲜叶采摘后要进行加工制茶,茶叶加工厂房的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所处的大气环境必须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加工厂必须具有茶叶生产许可证(SC证),加工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茶叶的生产必须按照SC证的要求进行。 霍山黄芽茶的加工生产过程应符合《皖西黄茶加工技术规范》(DB 34/T 2891)的规定。具体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做形--摊凉--初烘--闷黄--复烘—堆放—足火。成品茶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 4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 4.1外在感官特征。外形挺直微展、形似雀舌,色泽黄绿披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最突出的感官特征是“三黄”(色黄、汤黄、叶底黄)。 4.2内在品质要求水分≤6.5%,水浸出物≥38%,粗纤维≤14%,总灰分≤6.5%。 4.3卫生指标 4.3.1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的规定。 4.3.2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5标志使用规定 5.1包装。包装材料使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符合卫生标准,无毒、无异味、无污染,包装后应达到防潮密封的要求。 5.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5.3运输。运输工具要求洁净、干燥、有防雨设备,严禁与有异味的商品混装、混运。 5.4贮藏。贮存仓库要干燥、清洁、卫生、通风、避光。不得与其它物品混放,仓库周围无异味。 (来源: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 第40号 2018年7月3日)
2019年9月9日
|
|